

秦含章酒業下沙
發布時間:2020-10-21來源:暫無瀏覽:
秦含章酒業又是一年下沙時,五年之后酒桌見
“九月九,下河挑水煮新酒”、“重陽下沙,一定抱個金娃娃”、“重陽下沙芳滿缸,重陽釀酒香滿江”,這是醬香型白酒的故鄉——茅臺鎮長期流行的民謠、民諺。
晚秋,紅葉片片,把秋天裝扮得那么艷麗,收獲了春季播種的成果,喜氣洋洋的享受豐收的快樂。也就是豐收,給酒業釀酒提供了原料,赤水河畔特有的紅紅櫻子糯高粱,靜靜的躺在倉庫,似乎時刻保持業主的處置,想變成人民幣感謝主人的辛勤勞動,進而走進釀酒廠,通過制酒工人的熟練的技藝和智慧,把自己和麩曲一起結合起來,經過“九蒸八窖”,脫變成玉液瓊漿,走上人們餐桌,帶給人們幸福的享受。
這一天終于到了!“端午制曲,重陽下沙”。按照節令,秦含章酒業的制酒師傅們非常嚴肅認真的為釀新酒而忙碌著,這是釀造醬香型白酒的特殊規律和氣候環境等若干因素決定的。于是重陽節前后,秦含章酒業的工人們都會清洗相關制酒設施、消毒器具窖池、準備著一年一度的循環往復的潤糧下沙。一切準備就緒之后,莊嚴肅穆的下沙儀式開始了:老酒師把準備好的“香蠟紙錢酒”,通過規范而虔誠的敬拜祈禱之后,一聲“下沙了”,工人們憧憬著釀造美酒佳釀的美好愿望,飛舞著鏟锨,很有韻律的鏟和起來……
其實,這里的“下沙”,就是第一次投糧,工人們把紅櫻子糯高粱稱為“沙”,也許是這種紅高粱顆粒圓而小,有些像河沙,因此工人們形象地把第一次投糧釀酒稱為“下沙”,開啟新一輪釀酒工序,第一次投料釀酒。
茅臺醬香型酒全年只有兩次投料,這種工藝遵循傳統,順應著自然規律。
1、特產的紅糯高粱熟了。
第一次投料,正是河谷特產的糯高粱成熟時;稱為“下沙”;一個月后,第二次投料,稱為“糙沙”,即就有釀造工藝“二次投料“的說法 。
2、水清水凈。
由于茅臺鎮地處河谷,風速小,十分有利于釀造茅臺醬香型酒微生物的棲息和繁殖。“水為酒之血”,釀造茅臺酒用水,就是無污染的赤水河的河水。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工藝必須順應天時地利,每年九月九左右,赤水河水質是一年最好的時候,水清水凈,最適合下沙釀酒。
3、發酵溫度適宜。
晚秋的農歷九月,氣溫降至25度左右,溫度最適合于發酵醬香型白酒。醬香酒的第一生產要素是環境,優質的茅臺鎮醬香酒是茅臺特殊土壤、氣候、微生物環境的產物,重陽節后溫度適宜下沙釀酒。
兩次下沙之后,按照醬香型白酒釀制工序,經過九蒸八窖七次取酒之后,工人們會細心的把酒裝入陶壇存儲起來,讓酒與自然“對話”、陳化,五年之后,才可以和酒友們相聚酒桌。
酒友們,等待著五年之后,品嘗我們今天下沙釀制的醬香型美酒吧!
(部分文字圖片來自網絡)
一代宗師酒界泰斗秦含章
大國工匠醬香世家鄒國啟